共 5 条
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
被引:32
作者:
朱东亚
[1
]
胡文瑄
[2
]
张学丰
[2
]
金之钧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灰岩;
埋藏溶蚀作用;
溶蚀孔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灰岩具有典型的埋藏溶蚀特征,埋藏溶蚀形成的次生溶蚀孔隙是塔河油田南部斜坡地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根据溶蚀孔的形态和溶蚀流体的来源,将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划分为自源溶蚀作用和他源溶蚀作用两种类型。自源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来自灰岩内部,其侵蚀性成分为灰岩本身所含的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有机酸、CO2、H2S等酸性物质。由于灰岩自身所含的有机质数量少,生成的酸性物质也非常有限,所以自源溶蚀作用非常弱,只能在有机质所在位置溶蚀产生一些微小的、近圆形的、彼此孤立的溶蚀孔,是一种原位的溶蚀作用。他源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来自灰岩之外的烃源岩,其侵蚀性成分为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所产生的有机酸、CO2、H2S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随含油气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不整合面、缝合线等通道运移而来。他源溶蚀作用形成相对较大的溶蚀孔隙,且孔隙之间连通性好。最后给出了这两种埋藏溶蚀作用的发育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