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Ma以来大陆风化强度的演变

被引:4
作者
杨杰东
陈骏
李春雷
陶仙聪
季峻峰
陈旸
机构
[1]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和古土壤; 锶同位素; 大陆风化强度; 黄土高原;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0.05.007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次研究得出了2.5 Ma BP以来洛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87Sr/86Sr、Rb/Sr、磁化率和沉积速率的变化曲线。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87Sr/86Sr、Rb/Sr和磁化率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性和周期性,这与晚新生代以来古气候的主要变化以及行星轨道参数相一致。研究证明,黄土和古土壤酸不溶物87Sr/86Sr值是化学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沉积速率是物理风化强度的替代指标。自2.5 Ma BP以来在喜马拉雅山的北面风化强度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其界限在约1.2 Ma BP。自2.5 Ma BP以来化学风化强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物理风化强度呈上升趋势。物理风化强度总的增长可能是导致海水87Sr/86Sr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72 / 4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黄土高原第四纪.[M].孙建中;赵景波等 著.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