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河水系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监测 Ⅰ钉螺分布与消长

被引:8
作者
孙乐平 [1 ]
黄轶昕 [1 ]
洪青标 [1 ]
张科 [2 ]
陈士军 [3 ]
张联恒 [4 ]
梁幼生 [1 ]
机构
[1]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江苏省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江苏省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钉螺; 流行因素; 监测; 通江河道;
D O I
10.16250/j.32.1374.2008.02.023
中图分类号
R532.21 [血吸虫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掌握便民河水系河道实施砼护坡工程后钉螺变迁、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2002~2005年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水系钉螺分布,比较不同环境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螺情指标的逐年变化情况。结果2002~2005年,便民河水系主河道、内陆灌区和相邻江滩的钉螺面积分别在20.94~31.88、39.30~48.08hm2和275.13~292.31hm2之间,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在9.96%~21.88%、29.61%~58.54%和62.14%~85.97%之间,钉螺平均密度分别在0.97~1.86、0.92~3.96只/0.1m2和7.72~11.15只/0.1m2之间,其中2005年便民河水系河道、内陆灌区和通江口外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21.88%、39.33%和83.81%,活螺密度分别为1.30、3.96只/0.1m2和11.15只/0.1m2。4年来主河道内有螺框出现率上升较快,内陆灌区钉螺密度增加了4倍,相邻江滩各项螺情指标基本稳定,但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是水系内的2~3倍和3~8倍。结论河道内未清理的高滩面是造成水系钉螺迅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便民河水系血防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对高滩面进行切滩清淤,同时要加强内陆灌溉区螺情控制力度,做好通江河口河道的螺情监测和药物灭螺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通江河道混凝土护坡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评价 [J].
宋鸿焘 ;
陈士军 ;
李水明 ;
刘善川 ;
董焰 ;
纪长生 ;
李龙根 ;
蒋晖 ;
神学慧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5, (05) :368-372
[2]   南京市便民河水系血防综合治理工程效果调查 [J].
吴蔚庆 ;
张科 ;
徐国余 ;
徐国堃 ;
庞浩 ;
王朝新 ;
黄轶昕 ;
谢朝勇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2, (06) :465-466
[3]   通江河道水泥混凝土护坡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 [J].
李波 ;
孙乐平 ;
周晓农 ;
洪青标 ;
黄轶昕 ;
戎国荣 ;
蔡刚 ;
吴锋 ;
徐国坤 ;
张科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0, (06) :343-345
[4]   江苏省便民河水系1998年春季螺情分析 [J].
奚伟萍 ;
孙乐平 ;
洪青标 ;
吴锋 ;
黄轶昕 ;
周晓农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9, (06) :374-374
[5]  
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的防治.[M].毛守白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6]  
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卫生部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