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另一面:从躯体化到心理化——克雷曼的医学人类学研究

被引:18
作者
高永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文化建构; 躯体化; 心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05 [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阿瑟·克雷曼的医学人类学研究和中国学研究的成果。克雷曼认为,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外在表现虽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抑郁症的生理学本质和社会起源却是人类普适的。社会问题的医学化既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方便,同时又使心理疾病的患者丧失了有价值的意义体系的支持。克雷曼研究了神经衰弱这一疾病名称在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境遇,并得出结论,认为躯体化较之心理化更适合于中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化水平。心理疾病的躯体化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谈病说痛[M]. 广州出版社 , (美)凯博文(ArthurKleinman)著, 1998
[2]  
菊与刀[M]. 商务印书馆 , (美)本尼迪克特(Benedict, 1990
[3]  
DepressioninIndia .2 Sethi,B .B .etal. JournalofSocialPsychiatry .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