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大别山地区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18
作者
程三友 [1 ]
李英杰 [2 ]
刘少峰 [3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大别山; DEM; 地形起伏; 平均坡度; 地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2 [构造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从区域尺度分析大别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以美国SRTMDEM和1∶50万数字地质图为基础数据,利用DEM地貌模拟和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生成了研究区的地貌分析专题图和地貌参数统计关系图。研究认为,大别山整个造山带呈三角形的形状,南坡缓而长,北坡陡而短;造山带山势较高,山地多深谷陡坡,坡向多变;山体由北西向南东延伸,主体延伸方向是北西向;山顶面剖面呈∧形,或呈锯齿多峰形式,局部地形起伏越靠近主体山脉,起伏度越大。断裂构造严格控制水系的发育,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于造山带四周。地貌参数的统计分析表明,坡度、地形起伏与平均高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较好的揭示了研究区的地貌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J].
李靖辉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25-30
[2]   基于SRTM-DEM区域地形起伏的获取及应用 [J].
张会平 ;
刘少峰 ;
孙亚平 ;
陈永生 .
国土资源遥感, 2006, (01) :31-35+94
[3]   大别山构造地貌的DEM初步分析 [J].
程三友 ;
刘少峰 ;
张会平 ;
申旭辉 ;
苏三 ;
雷国静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4) :333-340
[4]   数字高程模型在地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J].
刘少峰 ;
王陶 ;
张会平 ;
程三友 ;
孙亚平 ;
雷国静 .
地学前缘, 2005, (01) :303-309
[5]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研究 [J].
程三友 ;
刘少峰 ;
申旭辉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4) :355-360
[6]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J].
张会平 ;
杨农 ;
张岳桥 ;
孟晖 .
国土资源遥感, 2004, (04) :54-58
[7]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地貌形态初步分析 [J].
张会平 ;
张恒兵 ;
杨农 ;
张岳桥 ;
孟晖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03) :120-123
[8]   大别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 [J].
冯文科 .
地质科学, 1976, (03) :266-276
[9]  
The relief of the Swiss Alps and adjacent areas and its relation to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topographic analysis from a 250-m DEM[J] . A Kühni,O.A Pfiffner.Geomorphology . 2001 (4)
[10]   Analysis of digital elevation data for palaeosurfaces in south-western Sweden [J].
Johansson, M .
GEOMORPHOLOGY, 1999, 26 (04) :2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