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近地层湍流动量输送系数计算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8
作者
胡艳冰 [1 ]
高志球 [2 ]
沙文钰 [1 ]
肖涛 [3 ]
高超 [4 ]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部队气象保障室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湍流动量输送系数; 参数化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30多年来近地层湍流通量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六种参数化方案,应用GAME/Tibet试验中那曲通量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各方案计算所得的湍流动量输送系数(CM)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六种参数化方案计算得到的湍流动量输送系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那曲观测站稀疏短草下垫面而言,稳定条件下当理查孙数小于0.1时,除Businger71方案存在显著低估以外,其他各方案均能较好估算湍流动量输送系数;不稳定条件下,Dyer74方案对湍流动量输送系数的估算效果最好,其次为Wang02,Launiainen95和Louis82方案,Businger71方案误差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07 / 4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地表通量的计算问题
    丁一汇
    [J].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S1) : 30 - 36
  • [2] Deriv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ukhov stability parameter and the bulk Richardson number for flux-profile studies[J] . Jouko Launiainen.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95 (1)
  • [3] ON THE SENSITIVITY OF MESOSCALE MODELS TO SURFACE-LAYER PARAMETERIZATION CONSTANTS
    GARRATT, JR
    PIELKE, RA
    [J].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1989, 48 (04) : 377 - 387
  • [4] A parametric model of vertical eddy fluxes in the atmosphere[J]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79 (2)
  • [5] A review of flux-profile relationships[J] . A. J. Dyer.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7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