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1代变异的SSR分析

被引:16
作者
韩微波 [1 ]
刘录祥 [2 ]
郭会君 [2 ]
赵林姝 [2 ]
李家才 [3 ]
张少平 [3 ]
王成社 [1 ]
赵世荣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航天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高能混合粒子场; 60Coγ射线; SSR多态性; 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试验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次级混合粒子场,模拟次级宇宙射线,分别以0、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微卫星(SSR)标记谱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粒子场处理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生长受到的损伤逐渐增加。SSR标记分析结果发现,小麦B基因组的多态性位点频率占总多态性频率的46%,在3个基因组中最高,可能为“热点”突变基因组。高能混合粒子场对冬小麦幼苗的生长抑制和微卫星DNA的损伤效应大于γ射线。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6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冬小麦生物效应研究 [J].
刘录祥 ;
赵林姝 ;
郭会君 ;
李家才 ;
王晶 ;
赵世荣 ;
郑企成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 (21) :1642-1645
[2]   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小麦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J].
刘录祥 ;
韩微波 ;
郭会君 ;
赵林姝 ;
赵世荣 ;
李家才 ;
王晶 ;
郑企成 .
核农学报, 2005, (05) :327-331
[3]   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 [J].
刘录祥 ;
王晶 ;
赵林姝 ;
杨俊诚 ;
郭会君 ;
赵世荣 ;
郑企成 .
核农学报, 2004, (04) :247-251
[4]   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J].
周峰 ;
易继财 ;
张群宇 ;
王慧 ;
梅曼彤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55-57
[5]   我国部分冬小麦新品种(系)SSR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 [J].
高睦枪 ;
刘冬成 ;
郭小丽 ;
张爱民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1) :49-54
[6]   小麦21条染色体RFLP作图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J].
贾继增 ;
张正斌 ;
K. Devos ;
M. D. Gale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1, (01) :13-21
[7]   γ射线照射和离子束注入小麦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J].
王岳光 ;
王月福 ;
孙锡勇 ;
张凤玲 .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8, (04) :24-26
[8]  
植物诱变育种学.[M].徐冠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9]  
小麦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郭会君.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