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王伟 [1 ]
李岩 [1 ]
吴华 [1 ]
顾旭东 [1 ]
姚云海 [1 ]
傅建明 [1 ]
李建华 [2 ]
机构
[1] 浙江省嘉兴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运动功能; 脑血管意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及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水平(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能独立步行(FAC分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5例(23.8%)和8例(38.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独立步行患者分别增加到12例(57.1%)和18例(85.7%),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步行功能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6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J].
顾旭东 ;
吴华 ;
李建华 ;
许志生 ;
姚云海 ;
李岩 ;
李辉 ;
傅建明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06)
[2]   下肢辅助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J].
吴涛 ;
江迪锦 ;
许志生 ;
李扬政 ;
董燕 ;
李建华 ;
顾旭东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02)
[3]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J].
陈丽娜 ;
纵亚 ;
杨加亮 ;
陈天笑 ;
樊振勇 ;
徐琳峰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05) :343-345
[4]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张通 ;
李丽林 ;
毕胜 ;
梅元武 ;
谢瑞满 ;
罗祖明 ;
王德生 ;
王维治 ;
王宁华 ;
贾建平 ;
谭兰 ;
丁新生 ;
崔丽英 ;
王得新 ;
胡学强 ;
钮竹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23) :16-22
[5]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J].
黄晓琳 ;
王平 ;
王伟 ;
陈勇 ;
喻澜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9) :34-37
[6]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谢光柏 ;
姜洪福 ;
陶新民 ;
曹曼林 ;
胡永善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1, (02) :37-39
[7]   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 [J].
王喜全 ;
张京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8, (01) :29-30
[9]  
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周维金,孙启良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