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对比研究

被引:54
作者
简必希 [1 ,2 ]
宁光杰 [2 ]
机构
[1] 麦吉尔大学经济学系
[2] 不详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异质性; 选择偏差; 倾向性得分匹配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 [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7年和2006年的数据,在考虑选择偏差和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分别估计了中国前后十年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收益率。局部线性匹配法能有效减轻最小二乘估计因个体自选择和异质性所带来的不一致问题,而且可以对教育的处理效应进行分解。估计结果显示:个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十年间各阶段教育的平均收益率都得到显著提高;高中的年收益率均大于大学的,而大学的三项政策效应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教育收益率统计估计与分析——基于参数和半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 [J].
钱争鸣 ;
易莹莹 .
统计研究, 2009, 26 (07) :43-50
[2]   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的观察 [J].
袁诚 ;
张磊 .
经济研究, 2009, 44 (05) :42-51
[4]   非实验数据政策效应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 [J].
舒海兵 ;
叶五一 ;
李熠熠 ;
缪柏其 .
中国管理科学, 2007, (06) :140-148
[5]   非观测效应和教育收益率 [J].
黄国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4) :70-76
[6]   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雪松 ;
詹姆斯·赫克曼 .
经济研究, 2004, (04) :91-99+116
[7]   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J].
李实 ;
丁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6) :58-72+206
[8]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宏彬, 2008
[9]  
Detecting selection bias,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d estimating treatment effects: an application to the private returns to a master’s degree[J] . Marvin A. Titus.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 2007 (4)
[10]  
Selection bi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heterogeneous returns to edu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in 2000[J] . James J.Heckman,XuesongLi.Pacific Economic Review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