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赵玉国
[1
]
王新忠
[1
]
吴沿友
[1
]
曹元军
[2
]
机构:
[1] 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高温胁迫;
水稻;
叶绿素荧光;
保护酶;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27.175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拔节期水稻(Oryza sativa 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水稻品种为镇稻6号。试验设1、3、5 d高温胁迫处理和高温胁迫处理5 d后恢复2 d处理,另设1个常温对照。一天中高温胁迫温度设定为:10:00,36℃;11:00,38℃;12:00,39℃;13:00,40℃;14:00,38℃;15:00,35℃。[结果]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水稻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F0变化不大;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1、3、5 d处理Fv/Fm明显降低,但高温胁迫3、5 d处理Fv/Fm相比高温胁迫1 d处理升高,高温胁迫处理5 d后恢复2 d处理Fv/Fm与常温对照差异不大。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1 d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明显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均逐渐降低,接近对照水平。[结论]夏季高温对水稻PSⅡ反应中心造成可逆性伤害,并在保护酶的作用下逐渐修复,适应性逐渐增强,常温恢复2 d后可接近正常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6487 / 16488+16625
+16625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