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16
作者
殷春渊
张洪程
张庆
魏海燕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李敏
李国业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不同生育期类型; 施氮量; 精确定量施氮; 100kg籽粒吸氮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5种类型品种为材料,设置3种施氮水平(0、225和300kghm-2纯氮),研究精确定量施氮3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施氮条件下的土壤基础供氮量即基础产量吸氮量,随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计算基础产量吸氮量的参数即100kg稻谷吸氮量,在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种类型间差异较小,产量为6thm-2(4.87~6.58)时为1.58kg(1.50~1.63)。(2)施氮条件下,100kg籽粒吸氮量在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间的变化较稳定,平均为7.5thm-2产量时,225kghm-2氮素水平为1.86kg(1.85~1.87),300kghm-2氮素水平为2.01kg(1.98~2.05);9thm-2的产量时,225kghm-2氮素水平为1.94kg(1.91~2.04),300kghm-2氮素水平为2.08kg(2.01~2.19);10.5thm-2的产量时,225kghm-2氮素水平为1.95kg(1.93~2.01),300kghm-2氮素水平为2.09kg(2.08~2.10)。说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00kg籽粒吸氮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100kg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其中早熟中粳和中熟晚粳的相关系数小于其他3种类型。(3)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基本呈下降趋势,除中熟晚粳外表现为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即在225kghm-2氮素水平下分别为31.32%、37.64%、38.5%、41.08%和38.11%,300kghm-2氮素水平下分别为28.74%、36.13%、37.16%、40.15%和39.42%。(4)欠适宜种植的早熟中粳和中熟晚粳的施氮参数相对于其他类型变异较大;相对于非主推品种,主推品种(当家品种)的施氮参数值较高且更趋稳定。说明在合理的品种选择和布局条件下,施氮参数变化规律较强,生产上利用斯坦福方程精确计算水稻目标产量施氮量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342 / 135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水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的特性
    魏海燕
    张洪程
    杭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张胜飞
    马群
    张庆
    张军
    [J]. 作物学报, 2008, (01) : 119 - 125
  • [2] 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
    高辉
    张洪程
    戴其根
    冯加根
    严桂珠
    朱德进
    [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1) : 49 - 53
  • [3] 江苏省不同类型土壤基础供氮能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茂
    吴昊
    王绍华
    李刚华
    杨文祥
    王强盛
    丁艳锋
    沈其荣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4) : 1 - 5
  • [4]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
    凌启鸿
    张洪程
    丁艳锋
    张益彬
    [J]. 中国稻米, 2005, (01) : 3 - 7
  • [5]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菊梅
    徐明岗
    秦道珠
    李冬初
    宝川靖和
    八木一行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1) : 51 - 56
  • [6] 稻田氨挥发研究进展
    宋勇生
    范晓晖
    [J]. 生态环境, 2003, (02) : 240 - 244
  • [7] 水稻精确施氮肥技术研究
    徐宗进
    刘强
    段祥茂
    戴其根
    阙金华
    高德友
    于松溪
    许轲
    霍中洋
    [J]. 耕作与栽培, 2003, (02) : 53 - 54
  • [8] 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
    凌启鸿
    [J]. 作物杂志, 2003, (01) : 1 - 7
  • [9]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研究
    崔玉亭
    程序
    韩纯儒
    李荣刚
    [J]. 生态学报, 2000, (04) : 659 - 662
  • [10] 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与土壤供氮量的预测
    朱兆良
    [J]. 土壤, 1990, (04) : 177 -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