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堆积与海陆相互作用

被引:53
作者
王强 [1 ]
袁桂邦 [1 ]
张熟 [2 ]
刘增寿 [2 ]
王卫东 [2 ]
刘志杰 [3 ]
庄振业 [4 ]
机构
[1]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2] 河北省第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3] 国家海洋局海洋信息中心
[4]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贝壳堤堆积; 海陆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湾西岸淤泥质海岸已见两类砂体,滨外坝先形成于水下,而后随着海岸进积和在海洋动力作用下,逐渐出露于潮间带和陆地上;另一种普遍出现的是具沿岸堤意义的贝壳堤,而且是在海岸进入弱侵蚀期即形成。研究发现,在海岸进积和海-陆相对稳定条件下,海岸线附近中潮坪-高潮坪受向岸风和波浪作用也可形成雏形贝壳堤砂体。目前研究区海岸上的贝壳堆积有3类,即:风暴潮堆积的沿岸堤型贝壳堤,主要堆积在中潮坪-高潮坪-滨海低平原上;潮沟~潮汐河道型"贝壳堤",为潮汐河口湾顶或潮道外侧风暴贝壳堆积(自潮汐通道水下堆积延续到低地);以及沿海低平原在大潮或风暴潮天气背景下出现的无序贝壳堆积。贝壳堤堆积既有风暴潮大浪瞬时、高能幕式堆积,又有大浪、向岸风综合作用下堆积的可能,贝壳测年及贝壳堤层序表明其形成是复杂的再堆积过程,不宜解释为海平面变化。在三角洲不均衡推进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不规则的海岸线,向岸风浪对不同地貌岸段的作用,可导致形成并非与现代海岸线平行的贝壳堤。贝壳堤术语的随意使用,已经造成海岸线变迁研究的简单化。严格使用沿岸堤的贝壳堤概念,可进一步划分三角洲叶瓣变迁,但是事件堆积必须剔除。将贝壳堤的研究与三角洲顶面泥炭测年相结合,可能更精确重塑海岸形成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775 / 7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对河北唐山曹妃甸浅滩大面积填海的思考
    尹延鸿
    [J]. 海洋地质动态, 2007, (03) : 1 - 10
  • [2] 对我国沿海全新世海面变化研究的讨论
    薛春汀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4) : 58 - 67
  • [3] 渤海湾贝壳堤的另一种成因
    王宏
    李凤林
    张玉发
    张金起
    李建芬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 488 - 488
  • [4] 渤海湾西岸第二道贝壳堤的细分及其年龄序列
    王宏
    张玉发
    张金起
    李建芬
    李凤林
    Mark Van Strydonck
    Veerle Hendrix
    [J].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2000, (03) : 320 - 327
  • [5] 渤海湾西岸的第一道贝壳堤的年代学研究及1千年来的岸线变化
    王宏
    张金起
    张玉发
    李建芬
    李凤林
    Mark Van Strydonck
    Veerle Hendrix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2) : 7 - 14
  • [6] 渤海湾西岸年轻贝壳堤:形态、结构及多成因过程
    王宏
    李建芬
    张玉发
    张金起
    李凤林
    [J]. 地质论评, 2000, (03) : 276 - 287
  • [7] 渤海西岸全新世早期基底泥炭堆积时间域初步研究
    王强
    [J].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 91 - 99
  • [8] 渤海湾黄骅沿海贝壳堤与海平面变化
    徐家声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1) : 68 - 77
  • [9] 砂坝-泻湖沉积体系地层分类及其应用
    李从先
    蔡进功
    陈刚
    [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1) : 83 - 90
  • [10] 渤海南岸6000年来的岸线演变
    庄振业
    许卫东
    李学伦
    [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1, (02) : 99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