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山地生态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7
作者
张百平
罗格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山地; 生态格局; 发展模式; 中山带战略;
D O I
10.13866/j.azr.2005.04.001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我国干旱区以山地-绿洲-荒漠组成的独立的内陆自然体系为重要特征。在这个体系中,山地为绿洲区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水资源;山地是干旱区最主要的林业及牧业基地;山地是干旱区绝大部分矿产、旅游资源所在地;山地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集中地。没有山区的生态稳定,就没有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多年来干旱区山地遭受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污染等影响,正侵蚀着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特别是干旱区在研究和政策上,重绿洲轻山地,使山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概括出干旱区山地的四种生态格局:基本格局、草原-草甸优势格局、草原-荒漠优势格局及内部湿地中心格局。简要论述了干旱区山地森林稀有资源管理的“奥依塔克模式”、山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巴音布鲁克模式”、中国西部山地发展的一般模式,并首次提出了中山带发展战略,使干旱区形成绿洲-中山立体双带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疆草地资源特征与生态治理 [J].
许鹏 .
新疆环境保护, 2004, (S1) :34-37
[2]   天山数字垂直带谱体系与研究 [J].
张百平 ;
谭娅 ;
莫申国 .
山地学报, 2004, (02) :184-192
[3]   中国西部山地发展的一般模式——以天山巴音布鲁克地区为例 [J].
张百平 ;
陈晓东 ;
叶尔·道来提 ;
巴特尔 ;
李建新 ;
李宝林 ;
阿里西尔·库尔班 ;
姚永慧 .
山地学报, 2002, (04) :394-400
[4]   天山北部山地-绿洲-过渡带-荒漠系统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范式 [J].
张新时 .
植物学报, 2001, (12) :1294-1299
[5]  
中国天山自然地理[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胡汝骥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