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评价沉积盆地中超压的形成机制

被引:5
作者
MarkJ.Osborne
Richard E.Swarbuick
杨玉峰
机构
关键词
超压; 成因; 压应力; 差异压实作用; 体积; 膨胀; 沉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超压可由以下过程产生:(1)压应力的增加;(2)孔隙流体或岩石基质的体积变化;(3)流体运移或浮力作用。由于不均衡压实作用,在埋藏过程中上覆沉积物负荷可产生相当大的超压,尤其是在低渗透性沉积物的快速沉降过程中更易产生超压。在构造活动区,水平应力的变化可以快速形成并释放大量的超压。由体积变化引起的超压机制必须具备完好的封闭才是有效的。由水热膨胀和黏土脱水造成的流体体积增加量很小,它不能形成较大的超压,除非具备"完美"的封闭条件。烃类的生成和裂解成气可能形成超压,这取决于干酪根的类型、有机物质的丰度、地热史以及岩石的渗透性。然而,这些过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又是互相制约的,因为压力的增加可能会阻止有机质的进一步变质。必须认识到现在还不能证实烃类生成和裂解产生超压的潜力。由于水头使流体流动,可在浅埋藏的"很好地铅封"的盆地中形成相当大的超压。通过计算表明,烃类产生的浮力和渗透作用仅能产生局部的很小的超压。在不可压缩流体中气体的向上运动也可产生很大的超压,但需要进一步调查。在许多沉积盆地中,与应力有关的机制最有可能引起超压。
引用
收藏
页码:427 / 444
页数:1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