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及其监管的制度构建

被引:6
作者
潘静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内涵; 监管模式; 制度构建; 制度模式; 金融机构; 信息披露;
D O I
10.14178/j.cnki.issn1007-2101.2014.02.023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影子银行体系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监管当局亟待解决的课题,而监管制度建构的前提是厘清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对影子银行体系内涵涉及到的构成要件进行梳理及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现状进行剖析后发现,监管的制度模式已滞后于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展,传统的微观审慎政策工具已不能对交叉领域中影子银行监管套利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因此,需对于现存监管模式进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影子金融监管委员会,明确金融监管各部门之间协调主体和责任归口,建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制度构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客观看待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 [J].
雷曜 ;
祝红梅 ;
王亮亮 .
中国金融, 2013, (04) :54-56
[2]   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制度之初探 [J].
文建国 .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 27 (03) :98-99+121
[3]   影子银行问题研究——以浙江为例 [J].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 ;
张全兴 .
浙江金融, 2012, (04) :6-9+32
[4]   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国际金融法制改革 [J].
袁达松 .
法学研究, 2012, 34 (02) :194-208
[5]   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工具与相关制度安排 [J].
陈雨露 ;
马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03) :5-15
[6]   打造金融机构玻璃体 构建无影灯式监管体系——浅析“影子银行”的有效监管路径 [J].
杨西水 ;
赵相华 .
财政监督, 2012, (06) :51-54
[7]   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研究——基于银信合作视角 [J].
卢川 .
金融发展评论, 2012, (01) :55-62
[8]   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 [J].
周莉萍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44-53
[9]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10]   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图谱及风险——以河北省为例 [J].
邵延进 .
中国金融, 2011, (18)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