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双剑叶突变体的表型、遗传分析及BR应答

被引:6
作者
祁永斌 [1 ]
杨卫兵 [2 ]
叶胜海 [1 ]
刘合芹 [1 ]
金庆生 [1 ]
何祖华 [2 ]
张小明 [1 ]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双剑叶; 突变体; B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作用参数均低于野生型;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敏感。RT-PCR结果表明,部分BR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该突变基因与BR合成和代谢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47 / 8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水稻卷窄叶突变相关基因OsCSLD4的RNAi研究及表达分析 [J].
朱丽 ;
胡江 ;
颜美仙 ;
高振宇 ;
刘坚 ;
钱前 ;
郭龙彪 .
核农学报, 2010, 24 (05) :873-880
[2]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Mapping for Leaf Length and Leaf Width in Rice cv.IR64 Derived Lines[J]. Muhammad Farooq,Analiza G.Tagle,Rizza E.Santos,Leodegario A.Ebron,Daisuke Fujita,Nobuya Kobayashi.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0(06)
[3]  
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a new rolled-leaf mutant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SHI YongFeng1,2,CHEN Jie1,LIU WenQiang1,HUANG QiNa1,2,SHEN Bo2,LEUNG Hei3 & WU JianLi1 1 Chinese National Center for Rice Improvement/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Rice Biology,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10006,China;2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6,China;3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Metro Manila DAPO Box 7777,Philippines
[4]   一个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J].
汪得凯 ;
刘合芹 ;
李克磊 ;
李素娟 ;
陶跃之 .
科学通报 , 2009, (03) :360-365
[5]   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J].
童汉华 ;
梅捍卫 ;
邢永忠 ;
曹一平 ;
余新桥 ;
章善庆 ;
罗利军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5) :493-499
[6]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J].
储昭庆 ;
李李 ;
宋丽 ;
薛红卫 .
植物学通报, 2006, (05) :543-555
[7]   水稻理想株型的研究进展 [J].
曾勇军 ;
石庆华 ;
潘晓华 ;
李木英 .
中国稻米, 2006, (01) :10-13
[8]   水稻理想株型研究进展与育种策略 [J].
贺再新 .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01) :11-13
[9]   超高产水稻剑叶的高效光合特性 [J].
欧志英 ;
彭长连 ;
阳成伟 ;
林桂珠 ;
段俊 ;
温学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 (01) :1-6
[10]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J].
李仕贵 ;
何平 ;
王玉平 ;
黎汉云 ;
陈英 ;
周开达 ;
朱立煌 .
作物学报, 2000, (03) :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