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葡萄糖淀粉酶色氨酸残基的修饰与酶活力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杨寿钩
戈苏国
张树政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色氨酸残基; 酶活力; 酶活性; 葡萄糖淀粉酶; 克分子比; 选择性氧化; 修饰剂; NBS; 红曲霉;
D O I
10.13343/j.cnki.wsxb.1982.02.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试验了几种蛋白质侧链修饰剂对锈色红曲霉(Monascus rubiginosus Sato)的葡萄糖淀粉酶(EC3.2.1.3)的影响,发现以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选择性氧化能使酶失活,预先加入酶的底物可溶性淀粉或麦芽糖对酶有保护作用,表明色氨酸残基对于该酶的活性是重要的,可能位于酶的结合部位或其附近。在以NBS进行选择性氧化时,红曲霉葡萄糖淀粉酶的两个分子型E3和E4反应性不同,E3随反应介质的pH不同(3.5,4.0和4.5)和有无8M尿素的存在而有不同程度的失活;E4则不受影响,在上述不同pH和有无尿素时失活程度相同。E3分子中1mol色氨酸残基被氧化约需4.5mol的NBS,E4则仅需3.3mol NBS,以上三个事实均说明E3中活力必需的色氨酸较E4中的暴露程度为低,即E3和E4在空间构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温度差光谱测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仅一个色氨酸残基被氧化时,酶大部分失活,此色氨酸残基为其表现活力所必需,而且优先被NBS所氧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Lowry,O.H.et 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2]  
Nelson,N.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1944
[3]  
The reliability of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by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Weber K, Osborn M.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