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被引:14
作者
朱文斌
马瑞士
郭令智
孙岩
徐鸣洁
胡德昭
王锋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中央构造带; 生长断层; 正反转构造;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3.02.004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2] 新疆觉罗塔格山与吐哈盆地的构造接触关系
    朱文斌
    马瑞士
    胡德昭
    徐鸣洁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2) : 128 - 135
  • [3] 反转构造模型的地震波模拟及成像
    董良国
    周祖翼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2) : 189 - 195
  • [4] 从砂岩成分探讨吐哈盆地构造演化
    邵磊
    杜斐
    K.Stattegger
    [J]. 地质论评, 2001, (01) : 19 - 26
  • [5] 台北凹陷反转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浅析
    罗权生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 25 - 28+119
  • [6] 中国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基本特征
    胡见义
    赵文智
    钱凯
    李小地
    李启明
    [J]. 石油学报, 1996, (03) : 1 - 11
  • [7]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环境分析──兼论大陆板内盆地与造山带的成因关系
    陶明信
    [J]. 沉积学报, 1994, (04) : 40 - 50
  • [8] 吐哈盆地煤系油气田形成和分布[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涛, 1997
  • [9] PaleozoicaccretionandCenozoicredeformationoftheChineseTianshanRange,centralAsia .2 WindleyBF,AllenMB,ZhangC,etal. Geology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