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疏水相互作用的电镜观察

被引:3
作者
陈峰
罗厚蔚
机构
[1] 中国药科大学电镜室
[2]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疏水相互作用; 结晶; 胶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借助透射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 在不同比例的Ringer’s生理盐水条件下形成胶体颗粒的过程 ,得到以下结果 :1)丹参酮结晶粉末分散在甲醇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以结晶状态存在 ,与其处于固体状态下相比结晶的尺寸减小到微米数量级。 2 )Ringer’s生理盐水的比例对丹参酮结晶的分散速度和胶粒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 ,比例增大能加快丹参酮结晶的分散速度和胶粒的形成。 3 )在分散介质中的呈棒状的丹参酮结晶颗粒在其宽度处于 5 0~ 60nm时将不再分解成更小的结晶颗粒 ,而是开始失去结晶特有的形态 ,逐渐的被分散形成直径小于 5nm的微胶粒并积聚成团块。在团块中的微胶粒进而积聚形成直径约为 2 0nm的胶粒。 4)直径约为 5 0nm胶粒是由直径约为 2 0nm的胶粒积聚成的团块形成的 ,其特征是彼此挨个相连接成链状并有缠绕结构形态 ,个体的特征是边缘清晰 ,大小规则 ,呈椭球形 ,直径约为 5 0nm ,椭球的长轴是沿着胶粒彼此相连的方向。 5 )丹参酮在分散相中所能保持的最小结晶颗粒的宽度是 5 0~ 60nm ,而形成的胶粒直径也是 5 0~ 60nm。因此推测最小结晶颗粒的宽度与胶粒最终的直径之间有对应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丹参二萜醌的细胞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J].
罗厚蔚 ;
韦苞洋 ;
刘全海 ;
陈秀华 ;
冯怡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2, (01) :8-14
[2]   丹参酮ⅡA诱导原代培养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 [J].
梁勇 ;
羊裔明 ;
袁淑兰 ;
刘霆 ;
贾永前 ;
徐才刚 ;
牛挺 ;
秦慧 ;
秦萍 .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02) :207-210
[3]   丹参酮对人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释放的抑制效应 [J].
徐罗玲,吴琦,王佰瑶,杨秀岑,伍莉萍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4, (06) :635-638
[4]  
物理化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侯新朴主编, 2000
[5]  
生物医学超微结构与电子显微镜技术[M]. 科学出版社 , 洪涛 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