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条
新疆干旱区湖泊演化及其气候水文特征
被引:30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
关键词:
湖泊水位;
人类活动;
全新世;
新疆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疆干旱区湖泊水资源变化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湖泊面积收缩与扩展幅度大而频繁,引起一系列的区域环境问题。然而,不同时期或不同类型的湖泊受这两种因素影响的强度并不一致。在人类活动前,湖泊受气候因素控制,湖泊波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约6.5~8.0kaBP期间,艾比湖处于近一万年来的最高水位,湖面扩展,当时湖泊流域平均降水比现代高约22%,其他地区不同类型湖泊也处于高湖面时期。随后,在中世纪早期及小冰期前后也都出现了历时百年的气候湿润时期,艾比湖、罗布泊以及博斯腾湖等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位。人类活动影响以来,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为活动对湖泊水资源变化的影响最为强烈。新疆平原区湖泊出现大范围萎缩,艾比湖面积比1950s减少近400km2,罗布泊、台特玛湖以及玛纳斯湖等100km2以上的大湖快速干涸,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变化相对稳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与相应的气候变化较一致。从长远分析,新疆湖泊水资源变化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充当气候效应放大器的功能,即人类活动的结果放大了气候对湖泊变化的影响,使得湖泊的变化幅度加剧、频率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中亚干旱区咸海的湖面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J].
吴敬禄
;
马龙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3)
:418-42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新疆东部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以巴里坤湖为例
[J].
李志飞
;
吕雁斌
;
陶士臣
;
安成邦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 (06)
:107-11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士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成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in Lop Nur of Xinjiang, China
[J].
MA ChunMei1
;
2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
ChineseScienceBulletin,
2008, (19)
:3016-3027

MA ChunMei1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2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4]
新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记录及区域对比研究
[J].
薛积彬
;
钟巍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610-62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罗布泊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J].
王富葆
;
马春梅
;
夏训诚
;
曹琼英
;
朱青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50-153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夏训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曹琼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博斯腾湖碳酸盐和同位素组成的全新世古环境演变高分辨记录及与冰川活动的响应
[J].
张成君
;
郑绵平
;
A PROKOPENKO
;
M STEFFEN
;
匡娟
;
杨奇丽
;
郭方琴
;
冯兆东
.
地质学报,
2007, (12)
:1658-1671

张成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郑绵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A PROKOPENKO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Columbia,S C,,USA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M STEFFE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Freie University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奇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兆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7]
西风区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
[J].
蒋庆丰
;
沈吉
;
刘兴起
;
张恩楼
;
肖霞云
.
科学通报,
2007, (09)
:1042-104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霞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8]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
[J].
吐尔逊哈斯木
;
瓦哈甫哈力克
;
艾力克木哈德尔
;
阿布都沙塔尔买买提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4)
:42-4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区小冰期湿润气候研究
[J].
陈发虎
;
黄小忠
;
张家武
;
Jonathan AHolmes
;
陈建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77-85

陈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黄小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张家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建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10]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新疆博斯腾湖记录为例
[J].
陈发虎
;
黄小忠
;
杨美临
;
杨勋林
;
范育新
;
赵晖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881-887

陈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黄小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勋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范育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赵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