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氮效率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33
作者
陈范骏
米国华
刘向生
刘建安
王艳
张福锁
不详
机构
[1]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
[2]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3] 北京
[4] 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5] 北京
关键词
玉米; 氮效率; 配合力; 遗传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筛选氮高效自交系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NC Ⅱ设计 ,在两个氮水平下 (2 0 0kg·ha-1和不施氮 ) ,对 18个自交系配合力作出评价。结果表明 ,高氮条件下 ,氮效率受非加性效应控制 ,对氮高效育种有价值的自交系有2 199+ 、河农 7、河农 11;而在低氮条件下 ,氮效率受加性效应控制 ,792 2、2 199+ 、河农 7、河农 9、115 4在耐低氮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在两个氮水平下 ,组合F1代产量与配合力总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氮吸收效率的遗传力大于氮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的比较研究 [J].
王艳 ;
米国华 ;
陈范骏 ;
张福锁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4) :361-365
[2]   玉米杂交种的氮农学效率及其构成因素剖析 [J].
米国华 ;
刘建安 ;
张福锁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S4) :97-104
[3]   试论2020年我国玉米种质改良的战略目标 [J].
吴景锋,于香云 .
作物杂志, 1998, (02) :6-11
[4]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陆利行 ;
王永普 ;
张新 ;
田曾元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8, (01) :9-13+28
[5]   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我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潜势及其利用 [J].
莫惠栋 ;
胡雪华 ;
骆亦其 .
遗传学报, 1984, (04) :270-275
[6]  
玉米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刘纪麟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