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湿润偏旱区沟垄覆盖种植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44
作者
韩娟 [1 ,2 ]
廖允成 [2 ]
贾志宽 [1 ,2 ]
韩清芳 [1 ,2 ]
丁瑞霞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2] 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旱作小麦; 节水栽培;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索半湿润偏旱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07—2010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渭北旱塬旱农试验站,研究了不同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3个沟垄集雨处理,分别是垄上覆盖地膜+沟内不覆盖(P1)、沟内覆盖小麦秸秆(P2)、沟内覆盖液体地膜(P3)处理,以传统平作(CK)为对照。P1、P2和P3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前期0~20 cm和20~100 cm的土壤贮水量,其中以P2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显著,P3处理由于液态地膜的降解,仅在小麦生长前期有一定的蓄水保墒作用,在小麦的生长后期与P1处理无显著差异;各沟垄集雨处理100~200 cm土壤贮水量与CK无差异。P2处理对冬小麦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影响最大,3年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6.7%和60.3%。以P2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3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对照提高39.3%和35.6%;且P1和P3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二元沟垄集雨覆盖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在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生产中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邓振镛 ;
张强 ;
王强 ;
张谋草 ;
王润元 ;
倾继祖 ;
王鹤龄 ;
徐金芳 .
生态学报, 2011, 31 (18) :5281-5290
[2]   不同水分处理下液膜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J].
强小嫚 ;
周新国 ;
李彩霞 ;
郭冬冬 ;
刘祖贵 ;
张俊鹏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54-60
[3]   垄沟覆膜集雨系统垄宽和密度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王晓凌 ;
陈明灿 ;
易现峰 ;
付国占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8) :40-47
[4]  
不同覆盖施肥措施对黄土旱塬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J]. 王晓峰,田霄鸿,陈自惠,陈辉林,王朝辉.应用生态学报. 2009(05)
[5]   液体地膜覆盖棉花高产机理研究 [J].
杨青华 ;
韩锦峰 ;
贺德先 ;
刘华山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8) :2520-2527
[6]   我国北方旱区雨养小麦生产潜力研究 [J].
居煇 ;
李三爱 ;
严昌荣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3) :728-731
[7]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任小龙 ;
贾志宽 ;
陈小莉 ;
韩娟 ;
韩清芳 ;
丁瑞霞 .
作物学报, 2008, (05) :838-845
[8]   液膜覆盖对烟田土壤水热状况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J].
王小东 ;
许自成 ;
刘占卿 ;
杨伊乐 .
节水灌溉, 2008, (04) :8-10+14
[9]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与热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J].
脱云飞 ;
费良军 ;
杨路华 ;
张永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6) :27-32
[10]   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 [J].
方日尧 ;
赵惠青 ;
方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2)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