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嬗变:广州市小洲村的空间转换

被引:27
作者
方远平 [1 ]
易颖 [2 ]
毕斗斗 [3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2] 容桂职业技术学校
[3]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换; 空间生产; 生产主体; 小洲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83302 ;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广州市小洲村因从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逐步演化为创意艺术与旅游空间而成为关注热点。空间生产理论为揭示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与重构提供了理论工具。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围绕"空间转换的过程""空间生产主体及作用""空间生产的结果及机制"等问题,探讨不同发展阶段各空间主体对小洲村的建构过程以及结果,构建"时间—空间主体—空间"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小洲村经历了岭南水乡古村落的自然发育阶段、艺术精英自发集聚阶段、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三个空间转换阶段,并分别形成了对应水乡古寨的生产生活空间、艺术创意空间、创意旅游商业空间三种空间形态。②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游客等空间主体的加入,使小洲村由单一空间主体(村民)转变为多元主体。③在资本城乡不平衡发展机制下,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村民、游客等空间主体为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小洲村的空间转换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当地村民、创意阶层和游客发挥着自下而上的能动作用;政府起到自上而下的管治作用,但在村民的空间抵抗下效果甚微。
引用
收藏
页码:2318 / 2330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