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肌理——城市人文精神复兴的重要议题

被引:25
作者
徐丹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肌理; 人文精神; 建筑格局; 道路网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肌理对于城市意象的锻造是强烈而持续的,它不仅从物质环境建设角度表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更从人文美学角度解说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影射着人们活跃的生活场景。因而,肌理美学对于城市设计来说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对构建城市街区的空间结构、保持当地人群的生活模式、恢复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有着重要指示作用。本文从建筑格局、道路网格、地块界线等线索入手对肌理在复兴城市人文精神方面的实质作用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规划这一案例来解说。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StevenTiesdell);(英)蒂姆·希思(TanerOc);(土)塔内尔·厄奇(TimHeath)著;张玫英;董卫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M].(美)迈克尔·索斯沃斯(MichaelSouthworth);(美)伊万·本-约瑟夫(EranBen-Joseph)著;李凌虹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交往与空间.[M].(丹麦)扬·盖尔(JanGehl)著;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城市规划原理.[M].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城市意象.[M].(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
[6]   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反思与展望 [J].
唐历敏 .
城市规划, 2006, (01) :28-33
[7]   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 [J].
陈业伟 .
城市规划汇刊, 2004, (05) :50-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