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宪法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16
作者
周永坤
机构
[1] 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成文宪法; 概念; 精神; 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不成文宪法本是个"宪法文化类型"的概念,不是宪法渊源的概念。只有规范与牵制权力运行的规范才可能是不成文宪法。任何宪法的精神都当是"人的自由与解放",侵犯人的尊严的规范不可能是不成文宪法。判断不成文宪法当遵守三大标准:符合宪法精神、不违反宪法典、具有宪法位阶。不成文宪法的存在依赖不成文宪政,而世界上不存在任何"违反宪法文本"的"宪政"。不成文宪法的学理基础不能仅仅来源于经验性事实,它必须同时源于价值预设。中国是否存在不成文宪法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是任何权力扩张行为及其规范都当排除在外,"强权≠宪法"当是宪法学的金科玉律。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关于中国宪法渊源的再认识 [J].
姚岳绒 .
法学, 2010, (09) :122-131
[2]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J].
强世功 .
开放时代, 2009, (12) :10-39
[3]   中国民间社会的理:对地方政府的非正式约束——一个法与理冲突的案例及其一般意义 [J].
曹正汉 ;
史晋川 .
社会学研究, 2008, (03) :92-121+244
[4]   论宪法惯例 [J].
王新生 .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 (04) :35-38
[5]  
司法者要敢于并善于对领导者释法说理[N]. 方工.人民法院报. 2010 (002)
[6]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动向[N]. 孟广林.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 (005)
[7]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卢梭(J.J.Rousseau)[著], 2002
[8]  
政治学说史[M]. 商务印书馆[美]乔治·霍兰等, 1986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K·Marx),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