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杂交检测23种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5
作者
张丹
代红莹
朱天金
张晓静
机构
[1]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人; 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杂交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1.7 [女性生殖器其他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11 ;
摘要
目的探讨反向杂交法(two-hybrid system techniques)检测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频率在快速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3种HPV型别特异性探针固定于尼龙膜条上,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PCR(GP-PCR)扩增HPVDNA,扩增产物与膜条经反向杂交检测HPV型别,此方法用于门诊就诊的67例女性患者进行下生殖道HPV分型检测。结合24例宫颈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67例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为35.8%(24/67),在慢性宫颈炎症中HPV6的感染最高,占HPV感染阳性率的29.2%(7/24);在宫颈癌中HPV16感染率最高,占HPV感染阳性率的33.3%(8/24)。结论反向杂交能一次性检测23种HPV具体型别,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适于临床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15 / 41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 [J].
何桂蓉 ;
何林 ;
李芳芳 ;
刘忠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11) :1048-1049
[2]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应用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J].
何桂蓉 ;
李芳芳 ;
何林 ;
甘志彪 ;
方红辉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07) :658-658
[3]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J].
乌兰娜 ;
吴瑞芳 ;
周艳秋 ;
刘志红 ;
张礼婕 ;
黄秀浓 ;
杜辉 .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 (05) :346-350
[4]   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关系探讨 [J].
马英 ;
于成银 ;
冷志 ;
邓仁洪 ;
林明杰 .
重庆医学, 2004, (07) :1011-1013
[5]   色素沉着的光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 [J].
李志强 ;
刘荣卿 ;
高天文 .
重庆医学, 2001, (03) :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