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地区地壳结构与岩石层性质研究

被引:30
作者
郝天珧
刘建华
郭锋
黄忠贤
胥颐
戴明刚
李安春
付永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地壳结构; 层析成像; 同位素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冲绳海槽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与资料 ,对横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的中国东部—冲绳海槽—琉球岛弧地区进行综合研究 .根据地震体波、面波成像结果 ,空间与布格重力异常及磁力异常的综合解释等结果 ,利用调和系数法对该研究区的地壳厚度进行了计算 ,并对地壳属性进行分析 .同时 ,选择中国东部东北地区的宽甸、华北地区的汉诺坝、华南的闵溪和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与冲绳海槽和日本岛弧的新生代玄武岩开展元素—同位素对比研究 .结果认为冲绳海槽岩石层明显减薄 ,上地幔低速层已达到莫霍面 ,在地幔中已形成交代软流层 .元素—同位素研究表明 :它不同于中国东部 ,与琉球岛弧地区的特点也不相同 .综合分析认为 :冲绳海槽地壳属于过渡型地壳 ,与大洋地壳的许多特点颇为相似
引用
收藏
页码:462 / 468+555 +555-5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别苏鲁地区层状地幔反射体及其解释 [J].
杨文采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2) :191-196+289
[2]   中国东部海域地壳-上地幔瑞利波速度结构研究 [J].
郑月军 ;
黄忠贤 ;
刘福田 ;
李红谊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4) :480-487+581
[3]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Ⅱ)Sr、Nd、Ce同位素组成 [J].
刘丛强,解广轰,增田彰正 .
地球化学, 1995, (03) :203-214
[4]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岩石成因及源区特征[J]. 刘丛强,解广轰,增田彰正.地球化学. 1995(01)
[5]  
冲绳海槽浮岩的同位素特征及年代测定[J]. 陈丽蓉,翟世奎,申顺喜.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03)
[6]   调和级数法与重力资料反演地壳构造 [J].
江为为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9, (01) :96-104
[7]   冲绳海槽地壳结构性质的初步探讨附视频 [J].
金翔龙 ;
喻普之 ;
林美华 ;
李常珍 ;
王惠卿 .
海洋与湖沼, 1983, (02) :105-116
[8]  
东海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剖面研究[A]. 高德章,赵金海,唐建,薄玉玲,王舜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 2002
[9]  
东海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秦蕴珊,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