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认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被引:10
作者
俞新天
机构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国际话语权; 集体认同; 沟通协商; 制度建设;
D O I
10.13851/j.cnki.gjzw.201603001
中图分类号
D822 [对外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提升话语权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建构集体认同是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而集体认同的塑造既需要提出创新观念并获得认可;也要克服排他性的文化封闭主义,兼收各种文化优长;还要反对霸权话语宰制,处理好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中国话语被各国认同的可能性。另外,中国需要通过主动设置国际议程,促进认知变化;引领国际制度创新,以开放的态度化解疑虑;通过共同行动促进合作,以实践检验话语权的能力等途径不断加强在制度建设中的能力,从而落实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最后,要重视研究各国社会和人民的心理,促进与各国精英和民众的集体认同,如此才能为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142 +14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 [J].
杜维明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1) :34-44
[2]   国际制度:相互依赖有效吗? [J].
罗伯特·基欧汉 ;
门洪华 .
国际论坛, 2000, (02) :77-80
[3]  
自由主义利维坦.[M].(美) 伊肯伯里 (Ikenberry;G.J.)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  
民主的模式.[M].(美) 利普哈特;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观念与外交政策.[M].(美)朱迪斯·戈尔茨坦(JudithGoldstein);(美)罗伯特·O.基欧汉(RobertO.Keohane)编;刘东国;于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7]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 原著;刘成富;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  
必须保卫社会.[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  
狱中札记.[M].[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著;葆煦 译.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