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岔巴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46
作者
宋献方 [1 ]
刘鑫 [1 ,2 ]
夏军 [1 ]
张学成 [3 ]
于静洁 [1 ]
张应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岔巴沟流域;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D O I
10.16058/j.issn.1005-0930.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2005年6月、8月两次对地表水、地下水采样,分析δD、δ18O、电导率(EC)和pH的变化,研究了岔巴沟流域的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河水的氢氧同位素和EC沿河道变化大;主河道河水的δ值沿程富集,而EC在6月份时逐渐增加而8月份则先减小后增大;地下水δ值变幅较小而EC变化大.结果表明,旱季,河水接受以泉水为主要排泄形式的地下水补给,流量很小,在部分河段甚至干涸,仅在中游部分河段,由于河道两侧地下水位下降,基流或降雨径流对地下水形成一定的补给,但在其它河段没有明显的补给;雨季,降雨径流的退水过程快,洪水补给地下水的时间短且局限在河道两侧,洪峰过后,地表径流源于基岩裂隙泉以及各支沟淤地坝拦蓄的降雨径流,中游河水接受基岩裂隙泉水及各支流的补给量增加,而下游支流及泉水流量小,对地表径流量的贡献小,地表水沿程经历强烈蒸发,仅河道附近的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淤地坝减少地下水排泄,增加地下水的转化量以及淤积层、地表径流的矿化度,但尚未明显影响地下水水质.
引用
收藏
页码:8 / 2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初探 [J].
刘鑫 ;
宋献方 ;
夏军 ;
于静洁 ;
张学成 .
资源科学, 2007, (03) :59-66
[2]   岔巴沟流域不同下垫面对降雨径流关系影响规律分析 [J].
夏军 ;
乔云峰 ;
宋献方 ;
叶爱中 ;
张学成 .
资源科学, 2007, (01) :70-76
[3]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深层地下水来源的探讨 [J].
钱云平 ;
秦大军 ;
庞忠和 ;
王玲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3) :25-29
[4]   运用氧稳定同位素研究黑河中游盆地地下水与河水转化 [J].
张应华 ;
仵彦卿 ;
丁建强 ;
温小虎 .
冰川冻土, 2005, (01) :106-110
[5]   无定河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2004, (06) :972-981
[6]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统计模型 [J].
蔡强国 ;
刘纪根 ;
刘前进 .
地理研究, 2004, (04) :433-439
[7]   乌鲁木齐河流域不同水体中的氧稳定同位素 [J].
章新平 ;
姚檀栋 ;
田立德 ;
刘晶淼 .
水科学进展, 2003, (01) :50-56
[8]   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其分布规律 [J].
张汉雄 .
地理学报, 1983, (04) :416-425
[9]   黄土高原森林对年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 [J].
刘昌明 ;
钟骏襄 .
地理学报, 1978, (02) :112-127
[10]  
水文地质学基础[M]. 地质出版社 , 王大纯等编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