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

被引:45
作者
齐雨藻
洪英
吕颂辉
楚建华
张家平
朱从举
李雅琴
梁松
李锦荣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州
[2] 国家海洋局
关键词
赤潮; 海洋褐胞藻; 大鹏湾; 模糊聚类; 铁; 风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揭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0)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适宜条件下,铁离子和风速是形成本次赤潮的主要环境要素;大量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的增加,是本次赤潮形成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 [J].
齐雨藻 ;
洪英 ;
吕颂辉 ;
张家平 ;
朱从举 ;
李雅琴 ;
梁松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1, (03) :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