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社会因素综合分析

被引:7
作者
张素馨,郑培兵,孔祥荣,董守祥,张善印,李晶,张春之,潘红娜,王道桥
机构
[1] 济宁医学院,济宁市法制综合治理办公室,山东省第六监狱,济宁市监狱,济宁市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社会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6 [心理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按照1:1配比研究设计,对96名暴力型犯罪的青少年和其对照者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EPQ)、A型行为问卷和个人、家庭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犯罪组青少年个性中N、P维因素分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行为特征中CH(无端敌意)和TH(时间紧迫感)两因子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1);罪犯个体具有文化低、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家庭不完整、养育方式不当等特点(P<0.01).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父母不完整、A型行为是造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而受过法制教育、父亲文化程度高为保护性因素。提示及早发现并矫治不健全个性和不良行为,完善家庭、学校教育职能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重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5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