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产权的法律主体与实践载体的变迁

被引:15
作者
项继权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 集体产权改革; 法律主体;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030105 ;
摘要
本文从法律、政策及实践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产权的法律主体及实践载体进行了考察。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私有私用""私有公用""公有公用"和"公有私用"4个时期,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的所有权、占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及处置权的归属和配置不尽相同,产权的法律主体和实践载体也屡有变化。改革前的人民公社时期,基本核算单位及集体产权主体从公社所有到生产大队所有再到生产队所有不断下沉;在废除人民公社过程中,不同省市和地区在乡镇、村委会及村民小组的建置及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置方式上不尽相同,对原有集体土地的产权归属做出不尽相同的制度安排。但从法律、历史及实践来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身并不是集体经济及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绝大多数地区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及其集体单位是集体土地产权的真正主体和载体。为此,当前必须正本清源,进一步清理、明晰和固化集体产权主体,推进村级"经社分开""村社分离",在确认和保障农民及农民集体完整的土地产权的同时,让农村土地等集体资产和资源真正流动起来,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22 +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公法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1921-2010年 [J].
程雪阳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1) :112-124+128
[3]   中国内地物权法的主体维度问题 [J].
姜朋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 15 (05) :58-70
[4]  
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法律界定——一个法解释论的视角[J]. 高飞.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09(00)
[5]   对发展专业农协若干问题的认识 [J].
李惠安 .
农村经营管理, 1994, (07) :31-33
[6]  
中国土地制度的反思与变革[D]. 程雪阳.郑州大学. 2012
[7]  
论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D]. 丁怡.华东政法大学. 2012
[8]  
中国当代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分析[D]. 祝只舟.内蒙古大学. 2008
[9]  
改革面临制度创新[M]. 上海三联书店 , 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著, 1988
[10]  
人民日报 .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