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区冬季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被引:34
作者
陶俊
朱李华
韩静磊
张涛
陈来国
许振成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黑碳; 气体污染物; 气象因子;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09.02.013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利用黑碳仪(Aethalometer)和气体在线观测仪(Thermo 42i型二氧化硫、43i型氮氧化物和49i型臭氧分析仪)和MAWS自动气象站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分钟黑碳气溶胶(BC)浓度,每1小时SO2、NO2、NO和O3浓度和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观测数据。结果发现,黑碳日均值浓度值为10.5±7.7μg/m3,浓度变化范围为2.7~34.8μg/m3。非降雨期BC有相对明显的两个峰值和一个谷值;降雨期BC昼间呈单调上升,夜间呈单调降低。通过对BC与气体污染物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城市污染源分布,发现BC的最主要来源是工业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3年秋冬季西安大气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理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J].
曹军骥 ;
李顺诚 ;
李杨 ;
Judith CChow ;
Kochy Fung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2) :1460-1466
[2]   2003年秋季西安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J].
李杨 ;
曹军骥 ;
张小曳 ;
车慧正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229-237
[3]   北京地区不同尺度气溶胶中黑碳含量的观测研究 [J].
娄淑娟 ;
毛节泰 ;
王美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1) :17-22
[4]   黑碳气溶胶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J].
秦世广 ;
汤洁 ;
温玉璞 .
气象, 2001, (11) :3-7
[5]   中国西部大气清洁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J].
汤洁 ;
温玉璞 ;
周凌晞 ;
祁栋林 ;
郑明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02) :33-43
[6]   Black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J].
Streets, DG ;
Gupta, S ;
Waldhoff, ST ;
Wang, MQ ;
Bond, TC ;
Bo, YY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 (25) :4281-4296
[7]  
Interpretation of Trends of PM2.5and Reconstructed Visibility from the IMPROVE Network .2 Sisler J.F,Malm W.C. Journal Air&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