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对共病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3
作者
任会鹏
王学义
宋美
刘小玉
王小敏
史少霞
王金成
王岚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关键词
抑郁症; 2型糖尿病; 对照研究;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1.09.039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后的治疗反应以及疗效与血糖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其中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8例,设为共病组;配对抽取未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17例,为非共病组。疗前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随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片(喜普妙)进行治疗,治疗剂量和疗程均相同,治疗后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两组疗效。并检测共病组疗后的HbA1c水平,按照HbA1c水平再将共病组分为HbA1c达标组(HbA1c<6.5%,n=18)和HbA1c不达标组(HbA1c≥6.5%,n=10)2个亚组,并对2个亚组的疗效和其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共病组HAMD减分率明显低于非共病组(t=-5.049,P<0.01);2共病组中HbA1c达标组和HbA1c不达标组相比,达标组疗前HbA1c水平较低,达标组HAMD减分率明显低于非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6,P<0.01)。结论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明显差于非共病组,血糖控制不良的共病患者疗前的血糖水平较高,同时该组患者抗抑郁的疗效不佳。
引用
收藏
页码:1033 / 10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symptom burden [J].
Ludman, EJ ;
Katon, W ;
Russo, J ;
Von Korff, M ;
Simon, G ;
Ciechanowski, P ;
Lin, E ;
Bush, T ;
Walker, E ;
Young, B .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2004, 26 (06) :430-436
[2]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张明园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   老年性抑郁症有和无躯体疾病伴发的对照观察 [J].
虞新 ;
朱开太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6)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