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被引:24
作者
刘冬平 [1 ]
丁长青 [2 ]
楚国忠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朱鹮; 繁殖地; 栖息地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交林占1.0%。使用彩色数字环标记重见法研究了朱繁殖期活动区的栖息地组成。根据花园繁殖地和朱鹮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组成,给各种栖息地赋予相应的适宜度值,以此作为朱鹮潜在繁殖地的评估标准。对卫片区域的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在的很适宜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洋县华阳镇周边、洋县花园乡周围地区、酉水河两岸山区、南郑县东南部和汉中西北部等地区,占总面积的5.2%;适宜的繁殖地占19.4%,不适宜繁殖的区域占75.4%。根据这个评估结果,野生朱鹮1995-2004年的97个巢中(花园繁殖地以外),87个(占89.7%)落入适宜的繁殖地中;野外核查的结果也表明,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达到88.4%。评估的误差主要源于遥感很难准确判别林木的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密度等)和混交林中某些适于营巢的树种的存在,并忽略了小面积地块。因此,适当的野外核查可以提高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235 +2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朱鹮的保护与研究 [J].
丁长青 ;
李峰 .
动物学杂志, 2005, (06) :54-62
[2]   朱鹮繁殖期的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 [J].
刘冬平 ;
丁长青 ;
楚国忠 .
动物学报, 2003, (06) :755-763
[3]   朱鹮营巢生境的分析 [J].
王中裕 ;
赵利敏 ;
王琦 .
动物学杂志, 2000, (01) :28-31
[4]   野生朱鹮的新繁殖地 [J].
丁长青 ;
翟天庆 ;
路宝忠 ;
马志军 .
动物学报, 1999, (03) :359-359
[5]   朱鹮(Nipponia nippon)栖息地质量的初步评价 [J].
李欣海 ;
李典谟 ;
丁长青 ;
曹永汉 ;
卢西荣 ;
傅文凯 ;
马志军 ;
路宝忠 ;
翟天庆 .
生物多样性, 1999, (03) :2-10
[6]   秦岭植物区系和植被研究概述 [J].
傅志军,张行勇,刘顺义,陶铭 .
西北植物学报, 1996, (05) :93-106
[7]   朱鹮(Nipponia nippon)的繁殖习性 [J].
史东仇 ;
于晓平 ;
常秀云 ;
路宝忠 .
动物学研究, 1989, (04) :3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