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太湖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高产区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双三制”面积的扩大和改制年限的增长,不少田块的土壤性质恶化,这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水稻土性质的变化 “双三制”发展以后,由于措施没有跟上,水稻土性质发生了以下变化: 1.耕层土壤结构变差,土块发僵,微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水稻土结构好坏的重要指标,1977年测定表明,1965年以来苏州地区水稻耕层内的微团聚体明显减少,特别是1~0.25和0.25~0.05毫米两级微团聚体的含量,1977年比1965年要低10~20%,1977年耕层内50%的微团聚体直径比1965年要小11×10-3到6×10-3。高产水稻土耕层麦季的容重一般小于1.20,总孔隙度大于55%。从吴县金山公社土壤普查测定结果看,容重一般超过1.25,总孔隙度不到50%。从勇气孔隙的数量看,据1974年麦季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