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术伦理

被引:31
作者
吕微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俗学; 主体间性; 认识方法论; 知识伦理学;
D O I
10.16814/j.cnki.1008-7214.2004.05.002
中图分类号
K890 [民俗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间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已经发现,当深入到田野研究的具体语境时,他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已经呈现为创造结果的文本,还有仍在不断地被创造中的文本,而文本的创造却是被研究者主体与研究者主体互动的结果。于是民间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们不再可能仅仅考虑使用某种实证的方法去把握被研究的文本客体,还要考虑把研究过程中交互主体的伦理关系也纳入到反思的范围之内,即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研究者主体与被研究者主体之间的知识关系。这也许预示了中国民俗学、民间文学从单纯的奠基于方法论、认识论的学术范式朝向以伦理学的知识论为主导的学术范式的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 [J].
高丙中 .
民间文化论坛, 2004, (03) :13-18
[2]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 [J].
吕微 .
文学评论, 2000, (02) :124-134
[3]  
现代性与民间文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户晓辉著, 2004
[4]  
解读《沟通行动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阮新邦,林端主编, 2003
[5]  
生活世界现象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Husserl)著, 2002
[6]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高丙中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