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粳型超级稻不同方式超高产栽培的分蘖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郭振华 [1 ]
荆爱霞 [1 ]
李华 [1 ]
王永芳 [1 ]
於永杰 [1 ]
钱宗华 [1 ]
李杰 [2 ]
钱银飞 [3 ]
霍中洋 [2 ]
张洪程 [2 ]
机构
[1] 江苏省如东县农林局
[2]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创新中心
[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机插; 手栽; 超级稻; 超高产; 分蘖特性;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江苏江淮地区主栽超级稻品种徐稻3号为试验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分蘖跟踪挂牌,研究了机插稻分蘖的发生、成穗特性以及成穗分蘖对产量的贡献,并与常规旱育稀植手栽稻处理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稻分蘖主要发生3、4、5、6、7这5个一级分蘖,二级分蘖均以一级分蘖第一叶叶腋里长出的分蘖为主;一级分蘖各蘖位都有成穗,以4、5两个蘖位成穗率最高,达100%,二级分蘖成穗率较低。机插稻的优势分蘖为4、5蘖位,这两个蘖位的分蘖对产量的贡献超过了50%,而手栽稻的优势分蘖是5、6、7、8。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穗部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张玉屏
    朱德峰
    曹卫星
    林贤青
    陈惠哲
    焦桂爱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5 (03) : 327 - 332
  • [2] 不同播量与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世峰
    刘蓉蓉
    吴九林
    [J]. 作物杂志, 2008, (01) : 71 - 74
  • [3] 机插秧每穴栽插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
    袁奇
    于林惠
    石世杰
    邵建国
    丁艳锋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0) : 121 - 125
  • [4]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适宜值
    彭长青
    李世峰
    卞新民
    吴九林
    周宇
    刘蓉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9) : 1619 - 1623
  • [5] 水稻不同节位和数量分蘖对经济产量的作用
    李冬霞
    隗溟
    廖学群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 366 - 368+372
  • [6] 双季稻不同蘖位分蘖生产力与高产利用研究
    张祖德
    [J]. 中国稻米, 2006, (01) : 33 - 35
  • [7] 从江苏实践看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陆立国
    钱宏光
    [J]. 中国农机化, 2005, (05) : 17 - 18
  • [8]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
    王旭辉
    杨祥田
    罗三镯
    毛国娟
    陶东恩
    [J].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05) : 385 - 387
  • [9] 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
    凌励
    [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03) : 14 - 19+126
  • [10] 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成穗规律的研究
    王承义
    葛德宏
    储方雄
    沈建明
    [J]. 江苏农机化, 2005, (02) : 25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