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场物理机制实验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7
作者
张流
许昭永
陆阳泉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云南省地震局
[3]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机制; 前兆异常; 实验研究; 变形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源“和“场”两个角度开展实验研究,以揭示震源体在不同力学状态下变形破坏过程中若干物理响应的时间过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的轴向刚度会增大断层错动距离,提高失稳以后断层所处的应力水平,缩短地震失稳的重复周期;将不同温度、围压条件下岩体的变形行为(应力-应变曲线)分成5种类型,提出应变响应比与系统失稳(地震)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多样性;采用等应变速率和等能量速率加载,以及不同刚度条件等,研究了花岗闪长岩、砂岩和大理岩等的声发射(AE)活动性,认为复杂的变形条件会导致复杂的微震活动性;比较了测量方法对Q值的影响,研究了破裂孕育过程中Q值、波速和振幅的变化;采用大样品对破裂孕育过程中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破裂前兆异常具有趋势性异常和突变性异常两类基本形态,异常具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时间分布的阶段性;对含坚固体岩样破裂条件和前兆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坚固体会使应力集中,在一定条件下会先于围岩屈服、软化,直至破裂;给出了含坚固体岩样破裂过程中微破裂(AE)发展的空间图象及波速场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模拟地震孕育和地震前兆过程的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研究综述 [J].
陆阳泉 .
国际地震动态, 1991, (06) :9-14
[2]  
非线性系统失稳的前兆与地震预报——响应比理论及其应用[J]. 尹祥础,尹灿.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5)
[3]   剪切破裂与粘滑——浅源强震发震机制的研究 [J].
王绳祖 ;
张流 .
地震地质, 1984, (02) :63-73+85
[4]   模拟地壳温压条件下的岩石破裂与滑动 [J].
张流 ;
王绳祖 .
地震, 1982, (04) :41-42
[5]  
中国地震预报概论[M]. 地震出版社 , 梅世蓉等 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