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油气系统北带中、新生界主要储层孔隙流体超压成因探讨

被引:14
作者
周兴熙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中、新生界; 库车; 油气系统; 超压;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库车油气系统北带在第三系盐—膏质区域盖层之下已经发现了 6个孔隙流体超压的大、中型气田 ,其主要产层的压力系数多在 1 8—2 0之间。通过对他们的地质特征、分布特点和地应力环境分析 ,及与系统南带各油气田和北带第三系盐—膏质区域盖层之上油田对比研究认为 :在第三系盐—膏质区域盖层之下封闭体系中高速充填—强烈压实和剧烈构造挤压是克拉2等气田孔隙流体超压的根本原因 ;由二者诱发的深部岩系中 (包括气源岩在内 )更高的超压流体不断注入是主要储层超压生成的物理机制 ;生烃过程中产生的相变膨胀压力、构造挤压引发的抬升也会对气层超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作用 [J].
周兴熙 .
古地理学报, 2002, (01) :75-82
[2]   库车坳陷白垩系含油气系统与高压气藏的形成 [J].
王红军 ;
胡见义 .
天然气工业, 2002, (01) :5-8+12
[3]   塔里木库车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J].
田作基 ;
张光亚 ;
邹华耀 ;
李启明 ;
皮学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2-16+15
[4]   构造抬升对地层压力的影响及克拉2气田异常压力成因 [J].
夏新宇 ;
宋岩 ;
房德权 .
天然气工业, 2001, (01) :30-34+8
[5]   库车坳陷第三系盐膏质盖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周兴熙 .
古地理学报, 2000, (04) :57-63
[6]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等编, 1999
[7]  
压实与流体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真柄钦次著, 1981
[8]  
张光亚,李洪辉,李小地,等. 库车前陆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评价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