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冰雹天气期间的闪电活动特征

被引:16
作者
支树林 [1 ]
娄桂杰 [2 ]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台
[2] 南昌市气象局
关键词
冰雹; 闪电; 频数; 强度; 陡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江西省2003—2008年冰雹天气发生时的闪电探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地面降雹前后的闪电频数和强度等物理量,得到了对江西降雹过程中的闪电活动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对于江西大部分地区的雷暴过程,回波强度≥40dBz时,就有可能产生闪电。冰雹发生前后的短时间内正闪频数普遍远小于负闪频数,而且多数情况下正负闪频数比增大时,相应的冰雹直径也增大,即正闪比例的变化与冰雹成长过程有较好的关联。正闪强度大都强于负闪。降雹后负闪频数会减小,而正闪频数会有所增大。总闪频数和正负闪比例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可被用来估算地面降雹时间。强对流天气过程中,若正闪平均强度越强,则发生冰雹天气的可能性就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004—2007年江西雷电分布特征分析 [J].
李玉塔 ;
傅智斌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8, (02) :70-72+75
[2]   两次致灾雷电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J].
许爱华 ;
李玉塔 ;
郑婧 ;
应冬梅 .
气象, 2008, (04) :71-78+139
[3]   山东地区冰雹云的闪电活动特征 [J].
冯桂力 ;
郄秀书 ;
吴书君 .
大气科学, 2008, (02) :289-299
[4]   2007年6—7月江西雷电灾害综合分析 [J].
傅智斌 ;
许爱华 ;
许彬 ;
郑婧 ;
刘芳 ;
洪文平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 (03) :52-55+75
[5]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J].
胡先锋 ;
刘彦章 ;
肖稳安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 (03) :56-59
[6]   一次冰雹云形成发展与闪电演变过程分析 [J].
应冬梅 ;
刘文英 ;
黄祖辉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 (04) :21-25+72
[7]   强对流天气雷电参数和雷达回波特征个例分析 [J].
罗树如 ;
支树林 ;
俞炳 .
气象科技, 2005, (03) :222-226+290
[8]   卫星观测的中国及周边地区闪电密度的气候分布 [J].
马明 ;
陶善昌 ;
祝宝友 ;
吕伟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4) :298-306
[9]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J].
郄秀书 ;
余晔 ;
王怀斌 ;
张翠华 .
高原气象, 2001, (04) :395-401
[10]   闪电定位资料应用于雷暴天气监测与诊断的个例分析 [J].
魏锦成 ;
陈泽面 .
气象, 1997, (12)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