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嘎郎图凹陷赛汉塔拉组沉积特征与超厚煤层异地成因分析

被引:6
作者
吴昕 [1 ,2 ]
吴冲龙 [1 ]
毛小平 [3 ]
张继吟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超厚煤层; 异地煤; 煤层成因; 二次堆积; 煤沉积模式; 吉尔嘎郎图凹陷;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吉尔嘎郎图凹陷的赛汉塔拉组沉积于基底减速沉降—充填演化阶段,是凹陷进入湖泊萎缩阶段早—中期的产物,其层序地层单元属于水退体系域。自下而上由浅湖相、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组成。其中的超厚煤层与大量薄层浊积砂岩共生,形成于该凹陷的次级深断槽中,沉积环境应为浅湖和局部较深湖。传统的煤沉积模式难以解释其超厚煤层的成因。通过对煤层和夹矸的沉积学研究,以及凹陷充填序列分析,建立了一种陆相超厚煤层异地成因新模式——"弱风暴及水下泥质、砂质重力流亚模式",简称为胜利盆地亚模式。推测成煤物质是由远源河流搬运而来的巨量异地高灰泥炭,可能先沉积于滨湖三角洲,后经滑塌和浊流作用转移至浅湖中,并经再次分异、沉积成为超厚的低灰煤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55 / 11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J].
王帅 ;
邵龙义 ;
闫志明 ;
孙钦平 ;
王东东 ;
鲁静 ;
孙斌 .
古地理学报, 2015, 17 (03) :393-403
[2]   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特征及对比分析 [J].
王崇敬 ;
马施民 ;
郭彪 ;
王孝亮 ;
杨光 ;
张傲翔 ;
夏永翊 .
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 (04) :106-108+125
[3]   二连盆地群下白垩统含煤地层聚煤特征分析 [J].
王东东 ;
邵龙义 ;
张强 ;
丁峰 ;
李兆彬 ;
张文龙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3, 42 (02) :257-265
[4]   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单元统一划分及格架层序地层学 [J].
梁宏斌 ;
吴冲龙 ;
李林波 ;
毛小平 ;
白生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1) :97-106
[5]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区域构造和聚煤特征 [J].
黄澎涛 ;
武学维 ;
马占琴 .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S1) (S1) :9-11
[6]   二连盆地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 [J].
孙斌 ;
邵龙义 ;
赵庆波 ;
李五忠 ;
陈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8, (01) :22-26
[7]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 [J].
吴冲龙 ;
李绍虎 ;
王根发 ;
刘刚 ;
孔春芳 .
沉积学报, 2006, (01) :1-9
[8]   宝饶洼槽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J].
易定红 ;
贾义蓉 ;
石兰亭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5) :82-85
[9]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J].
孙景民 ;
庞雄奇 ;
申军山 ;
梁锋 ;
郎静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380-382
[10]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岩性油藏勘探 [J].
降栓奇 ;
司继伟 ;
赵安军 ;
吴健平 ;
申军山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3) :4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