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俞瑾 [1 ]
景政 [2 ]
刘琼 [1 ]
汪军 [1 ]
王彦青 [1 ]
吴根诚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针刺原理研究所
[2]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针灸系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电针; 氯丙咪嗪; 行为测试;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6.01.008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及合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咪嗪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的改善情况,探讨电针及针药结合的抗抑郁效果。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小剂量氯丙咪嗪(2.5 mg/kg)组、大剂量氯丙咪嗪(5 mg/kg)组、电针合用小剂量氯丙咪嗪(2.5 mg/kg)组。采用国际通用的不可预知的长期应激刺激制造大鼠抑郁模型。应激刺激14 d后,治疗组(包括电针组和不同剂量的药物组)在给予应激刺激的同时开始治疗。药物治疗每天1次,共给药14次。电针取“百会”、右侧“阳陵泉”,疏密波(疏波频率4 Hz,串长2.5 s;密波频率60 Hz,串长5 s),强度≤1 mA,持续30 min/次,隔天1次,共治疗7次。采用活动性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判大鼠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造模成功后,大鼠在活动性测试中垂直和水平运动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中静止时间显著增加。电针和大剂量的氯丙咪嗪(5 mg/kg)均可以增加大鼠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的静止时间。电针与小剂量氯丙咪嗪合用可进一步减少静止时间,增加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小剂量药物合用电针一方面可降低用药剂量,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电针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白松片对应激大鼠行为及额叶皮质5-羟色胺、多巴胺的影响 [J].
张春虎 ;
胡随瑜 ;
陈昌华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02) :8-9
[2]   中国人的抑郁症及其社会文化思考 [J].
王丹芬 ;
雷晓明 ;
刘临兰 ;
李丹琳 .
中国全科医学, 2004, (05) :315-317
[3]   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J].
蒋学柱 ;
罗和春 ;
赵学英 .
中国民康医学, 2004, (01) :36-38
[4]   Brain monoamine receptors in a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model in rats [J].
Ossowska, G ;
Nowak, G ;
Kata, R ;
Klenk-Majewska, B ;
Danilczuk, Z ;
Zebrowska-Lupina, F .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2001, 108 (03) :3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