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I6.1酶带

被引:7
作者
王立新
苏青
康彤彤
徐民新
陈哲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生化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3.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I6.1酶带(位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I6.1)在拔节期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I6.1酶带的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拔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才回升,再度表现为一、二级酶带。为了探索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比较了119株抗病品种与感品种杂交F2代和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BC1代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EF酶谱,证明感病品种成株的pI6.1酶带活性下降是因另一隐性基因所至。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