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来源——基于30个省市区服务业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

被引:1
作者
赵文军
陈勇
机构
[1]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服务业; 增长来源; 数据包络分析法;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4.09.005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30个省市区服务业数据,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对1978-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来源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服务业增长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的推动,TFP的促进作用相对偏低,TFP、资本和劳动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22.43%、50.83%和26.74%。分阶段来看,1992年以前,TFP提高和劳动投入是驱动我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贡献份额分别是39.74%和37.83%,资本的平均贡献份额仅有22.43%。1992-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来源结构出现深度调整,资本投入绝对主导服务业增长,TFP的平均贡献份额下落至12.18%,也低于劳动投入的平均贡献份额24.04%。2002-2012年,资本投入对服务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平均贡献份额上升到75.13%,TFP和劳动投入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再下降到9.91%和14.96%。分地区来看,TFP对东部地区服务业增长的贡献明显高于对其他地区的贡献,其他地区是通过更快地提升资本贡献,来实现服务业增速对东部地区的追赶和超越。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1978—20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一个非参数分解框架 [J].
董敏杰 ;
梁泳梅 .
经济研究, 2013, 48 (05) :17-32
[2]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J].
王恕立 ;
胡宗彪 .
经济研究, 2012, 47 (04) :15-27
[3]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空间差异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 [J].
孙久文 ;
年猛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4 (06) :95-100
[4]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J].
樊纲 ;
王小鲁 ;
马光荣 .
经济研究, 2011, 46 (09) :4-16
[5]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 [J].
刘兴凯 ;
张诚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3) :55-67+95
[6]   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区域差异与趋同分析 [J].
徐盈之 ;
赵玥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10) :49-60+86
[7]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 [J].
原毅军 ;
刘浩 ;
白楠 .
中国软科学, 2009, (01) :159-167
[8]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9]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空间差异分析 [J].
史修松 ;
徐康宁 ;
司增绰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6) :101-106
[10]   我国服务业资本存量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J].
曹跃群 ;
刘冀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1) :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