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

被引:7
作者
肖新 [1 ]
赵言文 [1 ]
胡锋 [1 ]
钱国明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
[2] 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节水稻作模式; 能流; 价值流; 综合效益;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3.019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取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价值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节水稻作模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09 763×106~378094×106J/(hm2.a),以化肥为主的辅助能投入为58 607×106~97 265×106J/(hm2.a),纯收入为3 921~9 426元/(hm2.a)。不同节水稻作模式所表现出的变化特征为:采用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有利于减少系统化肥、农药、人工等能量投入,增加系统能量的输出,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光能利用效率和稻田的经济效益;采用水旱轮作双季稻节水稻作模式,有机肥的投入增加,能流循环指数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强,但能量转换效率下降,稻田的经济效益有所降低;采用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在减少系统化肥、农药、人工等能量投入同时,充分利用作物生长期间太阳辐射,光能利用效率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增加。与常规稻作模式相比,节水稻作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节水、省肥、省药效应以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缓释复合肥与覆膜旱作对水稻氮素营养的效应研究 [J].
苏胜齐 ;
王正银 ;
张敏 ;
胡小凤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1) :45-49
[2]   局部根系干旱条件下分蘖期水稻对供氮形态的生物学响应 [J].
周毅 ;
郭世伟 ;
沈其荣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6) :171-175
[3]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J].
章明奎 ;
方利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10-13
[4]   江西省近年来的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J].
黄国勤 ;
钱海燕 .
灾害学, 2005, (02) :61-65
[5]   喷施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地膜旱作水稻防衰及增产效应 [J].
杨安中 ;
牟筱玲 ;
李孟良 ;
余海兵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199-200
[6]   天然降雨条件下水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J].
梁新强 ;
田光明 ;
李华 ;
陈英旭 ;
朱松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59-63
[7]   两种土壤不同施氮水平对稻田系统的氮素利用及环境效应影响 [J].
冯涛 ;
杨京平 ;
孙军华 ;
施洪鑫 ;
郑洪福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64-67
[8]   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水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吴华山 ;
陈效民 ;
叶民标 ;
吴华强 ;
施恩培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181-183+187
[9]   江西省余江县生态农业综合评价 [J].
吴大付 ;
何园球 .
土壤学报, 2004, (05) :819-822
[10]   广东不同母质水稻土供钾特性的评价 [J].
高淑涛 ;
李华兴 ;
郭庆荣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