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24
作者
马超
单新建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德外祁家豁子太原理工大学
[3] 太原
[4] 北京德外祁家豁子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监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地球表面形变的主要类型 (包括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运动、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冰川运动及山体滑坡等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包括InSAR及D InSAR ,统称InSAR技术 )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介绍了国内外InSAR技术近年来在形变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与传统形变监测及GPS监测技术的对比后指出 ,由于InSAR特有的技术特点 ,使其在各类形变监测应用中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必将对形变监测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单新建 ;
柳稼航 ;
马超 .
地震学报, 2004, (05) :474-480
[2]   用INSAR作地面沉降监测的试验研究 [J].
路旭 ;
匡绍君 ;
贾有良 ;
黄立人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04) :66-70
[3]   基于GIS的区域滑坡危险性预测方法与初步应用 [J].
单新建 ;
叶洪 ;
李焯芬 ;
陈国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0) :1507-1514
[4]   利用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提取玛尼地震震源断层参数 [J].
单新建 ;
马瑾 ;
柳稼航 ;
宋晓宇 ;
张桂芳 ;
王长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0) :837-844
[5]   SAR干涉测量的相干性特征分析及积雪划分 [J].
李震 ;
郭华东 ;
李新武 ;
王长林 .
遥感学报, 2002, (05) :334-338
[6]   利用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研究张北-尚义地震震源破裂特征 [J].
单新建 ;
马瑾 ;
宋晓宇 ;
王超 ;
柳稼航 ;
张桂芳 .
中国地震, 2002, (02) :1-8
[7]   苏州地区地面沉降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监测 [J].
王超 ;
张红 ;
刘智 ;
陈锁忠 ;
闾国年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6) :63-66+115
[8]   利用ERS-2 SAR图像纹理分析方法揭示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物空间分布特征 [J].
单新建 ;
叶洪 ;
陈国光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123-130
[9]   2000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综述 [J].
胡建国 ;
常晓涛 ;
丁继新 .
测绘通报, 2001, (04) :13-15
[10]   航天飞机极化雷达数据反演干雪密度 [J].
李震 ;
郭华东 ;
施建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07) :59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