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1万年以来洪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张强
姜彤
施雅风
苏布达
刘春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
[3] 湖北省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重点实验室
[4] 荆州
[5]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6] 南京
[7] 荆州
关键词
古洪水研究; 气候转型事件; 全新世;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3.03.003
中图分类号
P468 [气候资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1万年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往往也是气候转型期。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征使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导致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灾害程度的加强,以至于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他地区可能有着遥相关关系,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研究 [J].
张强 ;
朱诚 ;
姜逢清 ;
于世永 .
地理科学, 2001, (06) :498-504
[2]   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断层的成因探讨 [J].
张生 ;
朱诚 ;
张强 ;
李德文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64-73
[3]   大规模人类活动与洪水灾害──从历史到现实 [J].
周魁一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423-429
[4]   历史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灾的影响 [J].
刘沛林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6) :144-151
[5]   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研究 [J].
朱诚 ;
于世永 ;
卢春成 .
地理学报, 1997, (03) :78-88
[6]   冰后期海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影响的探讨 [J].
方金琪 .
地理学报, 1991, (04) :427-435
[7]   长江三角洲南部古沙堤(冈身)的沉积特征、成因及年代 [J].
刘苍字 ;
吴立成 ;
曹敏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5, (01) :55-66
[8]   从孢粉分析试论北京地区两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环境 [J].
严富华 ;
叶永英 ;
麦学舜 ;
刘粤霞 .
地震地质, 1981, (01) :51-65+85
[9]  
古洪水研究[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詹道江, 2001
[10]  
长江中下游环境变迁与地生态系统[M]. 河海大学出版社 , 杨怀仁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