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趋同成因与对策研究

被引:12
作者
刘名远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结构趋同; 演化博弈; 生产力布局;
D O I
10.19559/j.cnki.12-1387.2013.01.003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通过演进博弈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决策内在行为机理给予理论分析,并以此剖析其结构趋同效应、成因和策略选择。研究表明,资源禀赋和转型升级型产业结构趋同通常为合意性趋同,而外部引进和羊群跟随型通常为非合意性趋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在特征及发展要求,以及现行制度性缺陷是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合意性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遵循区域生产力布局、实现传统主导优势产业裂变或内涵式转型升级、实施区域产业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加快区域行政性资源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转变是有效规避这一结构趋同的策略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构风险的防范研究 [J].
刘新宇 .
经济纵横, 2012, (01) :68-71
[2]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J].
汪克强 .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1, (03) :25-28
[3]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倾向与协同调整之策 [J].
邢子政 ;
马云泽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9, 29 (09) :50-56
[4]   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同构成因及特点分析 [J].
周立群 ;
江霈 .
江海学刊, 2009, (01) :93-99+238
[5]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 [J].
陈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02) :19-26
[6]   中国区域经济的新视角──行政区经济 [J].
刘君德 ;
舒庆 .
改革与战略, 1996, (05) :1-4
[7]  
Structural convergence of European countries[J] . Nicole Palan,Claudia Schmiedeberg.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10 (2)
[8]  
Convergence in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in European Manufacturing?[J] . KlausGugler,MichaelPfaffermayr.German Economic Review . 2004 (1)
[9]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J] . Jan Fagerberg.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