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究

被引:76
作者
常凌翀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 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西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原生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新媒体语境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利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的现实思考,从理论上分析探讨数字化保护方式的优劣。积极利用大众媒体超越时空限制的数字传播特性,扩大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传播——《春韵》2009益阳春节文艺晚会启示 [J].
周红 .
电视研究, 2009, (09) :64-66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碎片化及其对策 [J].
陈莉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2) :87-91
[4]  
关于数字化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现[J]. 华山.中华文化画报. 2009(01)
[5]   电视传播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 [J].
吴斌 .
贵州民族研究, 2008, (05) :35-40
[7]   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J].
刘壮 ;
谭宏 .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 (12) :22-23
[8]   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 [J].
彭冬梅 ;
潘鲁生 ;
孙守迁 .
中国书画, 2006, (04) :193-195
[9]   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J].
叶舒宪 .
民间文化论坛, 2005, (04) :19-25